算法人生
真实世界时不确定的。具体而言,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两个不确定的世界:不确定的内心世界和不确定的外部世界。
内心世界的不确定性,体现为不充分。我们似乎总是没有准备好,知识不够、智慧不够、经验不够、理性不够,时间也总是不对。
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,则体现为未来模糊不清。世界是个复杂系统,别人的想法和行为也无法预计,你的付出不总是有回报,你愿意非常努力,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发力。
喜欢 = 熟悉 + 意外
人生很吊诡的地方在于,你往往最心动的时刻,都是在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遇到的。当你准备好一切时,你却很难找到当时心动的那个瞬间了。【现在对这个的感悟还不是很深,可能我也没有对什么事情做过万全的准备,但确实是有好多突如其来的惊喜。
初段--闭环:对抗完美主义
如果我们永放大镜来拆分认知行为,一个完整的闭环有“感知-认知-决策-行动“四个动作,四个动作头尾相连形成圆圈。
遇到问题我们与其去闷头想,憋大招,不如迈出双步先完成一个闭环再说。勇于尝试,不断修正,最终你自然会一步步逼近问题的最优解
我们通常认为闭环是为了给别人一个交代,其实不是,他甚至也不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,而是要给未来一个交代。只有迈出行为的第一步,你才能和未来有链接
如果你是为了给别人一个交代,你就容易太在意他人的评价;如果你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,就容易陷入完美主义,害怕失败
想都是问题,做才是答案
二段--切换:大脑的两种模式
人的大脑里,同时并行着两套系统,一个是快速、自动并且无意识的;另一个是缓慢、刻意和深思熟虑的
将自己琐碎的日常决定自动化,从而将精力集中在重大决策之中。在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,减少决策的次数,不去想吃什么、穿什么,把精力集中运用到重要的决策中。
在使用“自动驾驶系统”后,积极用“主动控制系统”复盘【提高性能】
在大脑中用“主动控制系统”去模拟“自动驾驶系统”【心里演练】
一个应用:我在教朋友穿搭的时候,会让他们多看多学多试,找到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,这就是主动控制系统,然后我会建议他们穿搭好之后就固定好搭配,每次就不用花这么多时间来选择了,而且在之后买衣服的时候,也会快速找准自己风格的衣服,这就是自动驾驶系统。
一切脑力都在拼体力,一切体力本质都在拼脑力【能理解前半句的脑力是需要健康的身体来维系的,后半句的意思是运用脑力来让体力更加简单执行吗🧐】
三段--内控:大脑的四人接力
认知飞轮有四个环节:
感知:要像个情报员,获取外部信息,需要很敏感
认知:要像个分析师,考虑评估各种变量,需要理性
决策:要像个指挥官,做出决定和取舍,需要果断
执行:要像个战士,勇往直前执行任务,需要不畏艰辛
好奇感知--理性认知--果断决策--疯子行动
反面例子:“感知”作为侦察兵获取了某个信息,结果到了内控点他不交棒,拖到认知环节;这个时候如果太敏感就会情绪化,也很难客观地评价各种可能的情况
那怎么确定内控点的时机呢?写在纸上,这就相当于人为制造了一个内控点,防止爱欺骗自己的大脑过于冲动
认知飞轮例子1:出去溜达想去汉堡王买个汉堡
感知:进入汉堡王店,查看售卖食物的牌子,看到有人买的食物以及他们的购买方式,接收周围信息
认知:对信息开始进行处理,晚上已经吃完饭了不是特别饿,指向少买点吃的;单品都这么贵,套餐里面不想喝可乐也不想要薯条;看到别人用了优惠券想起自己微信里也有优惠券
决策:开始准备行动,发现了两个汉堡套餐,一个牛肉一个鸡肉,选择鸡肉的套餐
行动:和点餐员说要的套餐,微信支付,等待取餐,拿到汉堡
例子2:内控失效写程序
感知:只想着快点把结果做出来,现在网上导出搜罗相关代码
认知:看着改一改
决策和执行:能用的话就直接复制
在这个循环里,认知部分被极大地跳过了,这就导致虽然代码写了不少,但是没有知识结果,来了新问题还是得从零查起,也没有分析代码重构代码提高自己的工程构建能力。
四段--重启:重启的精神装置
五段--增长:
六段--内核:
七段--复利:
八段--愿景:
九段--涌现:
最后更新于